时光荏苒,今年已是我毕业分配来集团的第30年,到香港工作也快28年了。这些年,香港发生了很多大事,公司也有不少变迁,然而此刻回首,浮现于我脑海的似乎都是一些小事,当中就有我在荃湾商场的一些旧事。
刚到香港時,集团分配我去华润百货。90年代初的华润百货,刚由中国国货和大华国货合并而成,两家国货公司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员工大都资深并年长。我作为刚大学毕业两年的新人,同事们都叫我小曹。当年集团派往国货公司的内派员工基本都是高级的管理人员,像我这样初级的“后生”还是挺少见的。
60年代,大华国货公司中环分店旧影
工作中,香港的同事们对我都很照顾,工作也很悠闲,但这并不是我来香港想要的。很快,我找到了机会,脱去了在写字楼穿的西装,换上公司制服,去到分公司的商场当一名普通的售货员。分公司在新界荃湾,离港岛铜锣湾的公司总部很远,乘地铁约需1小时,这样每天上下班至少需2个小时。刚到荃湾商场,双方都大吃一惊,我看到分公司商场和总店比,可谓装潢老旧,而分公司的同事们看到总部居然派了一名写字楼的人员到商场,而且还是内派干部,直呼新鲜,这在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所有人都认为这不过是走一个过场,我只会在商场“体验”三天,最多一个礼拜,然而,我这一呆就是半年,这大出同事们的意料。
售货员按当年内地的叫法,就是“站柜台的”或“站商场的”,我遭遇到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要一天站足8小时。在我扛下了一个礼拜后的某一天,班组的阿叔在更衣室第一次和我说话:“你去买一双其乐皮鞋穿”。英国其乐牌皮鞋由于设计有气垫鞋底,较能减轻腰腿疲劳。记得当年其乐皮鞋索价不菲,而工资不高的我,竟没有任何犹豫立即买了一双,因为那是开工要穿的鞋,要和同事们一起开工,就要有一双开工鞋。
从更衣室对话的那天起,一个全新的荃湾在我眼前出现了,同事们收工会带我去小巷中最便宜的面店与街边最美味的鱼蛋档,还请我去他们屋邨的家中做客。在同事们眼中,我不再是总部写字楼的“西装友”,而是朝夕相处的班组成员。
在荃湾分公司的日子,我当过售货员,也做过收银员。刚开始,我不是太熟练。有一次收银机出了故障,导致付款的顾客排成了长龙,不免有顾客心烦催促。我本来已是手忙脚乱,更不停道歉,未几已满头大汗。这时,收银组的大家姐走到了我身旁,她并没有把我替换下来,只是在我耳边细声说:“收错了钱,是你自己要赔,你专心收钱就好了”。然后大家姐站在我身旁,连声安慰排队的顾客,在定神专注之下,我的收银速度加快,人龙也逐渐消散了。
在荃湾的日子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回想起来,似乎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事。当年练得的数钞手法,在现今电子支付的年代也毫无用处。唯一的收获大概是,当年我离开荃湾商场的时候,同事们已不再叫我小曹,而是叫我阿曹了。
90年代的香港,要从内地派驻过来,仍是十分不容易的。由于回归前属于境外,签证并不方便,而当年还没有高铁,从香港回一趟家,也不是想回就能回的。当年集团驻港的内派员工,家在深圳的,通常每周末回家;家在广州的,通常一个月回家一、两次;而家在北京、上海的,一年难得回家一、两回。大家都戏称以上的探亲频次是周刊、半月谈、年鉴。
回家不容易,集团就给驻港员工提供了完善的生活设施,有集中的宿舍、图书馆和健身房,大家无论是行山还是打球,都同行同乐。尤记得每个周六下午,集团的旅行车就会停在宿舍楼下,时间一到,内派的一众大叔、小伙子们就会准时落座发车,到半山上联系好的培侨中学打篮球。说是大叔、小伙子们,因为落场的无论总部的总经理还是普通的科员,都是打成一片的。
如今,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时代大潮浩荡向前,一望无际,如同香江之水浩荡奔涌,沉淀着我们的深情,定不负过往与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