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到您浏览本页面,建议升级到IE10以上或者其他最新版浏览器。
不,谢谢
首页 听"TA"说
蔡达盟
华润资本
在“行万里路”中感受香港与内地的互联互通

在香港粤语文化中,经常用“过河”来形容深港交流。“过河”反映的既是双城故事,同时也是在百年一遇的中国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的缩影。

我在香港出生长大,这些年因工作需要常常往返于香港和内地,几乎走过了上百个中国的大小城市,在“行万里路”中,我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切身感受到了华润所发挥的沟通两地文化的联结作用。

《并驾齐驱》 王泓翰 华润燃气-大连燃气.jpeg

《并驾齐驱》 王泓翰 华润燃气-大连燃气

我和华润结下的第一个缘分要从18年前说起。当时,我在房地产顾问公司工作,公司派我单独到江西为香港上市公司郑州燃气的关联交易作咨询和评估,就这样我第一次有了到内地出差的机会。到了南昌一下飞机,我就和燃气公司两位同事在皮卡车上开启了五天的跨省考察工作,这五天,我们走遍了江西和浙江的多个大小城市,景德镇古镇的淳朴和宁静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后来,在2009年,华润燃气与郑州燃气控股股东郑州市国资委成立合资公司郑州华润燃气,华润燃气持股80%。2012年,郑州华润燃气被华润燃气私有化。

第二年夏天,我到北京出差,当时的项目是华润集团对华润置地的第一次注资。我在华润置地西直门的办公室档案室里待了差不多一个月,每天和国土证、房产证打交道,走遍了华润在北京各区的多个商业和住宅项目。回到香港后参加了由王印总主持的All Parties Meeting,与摩根大通和中介机构组成的三十多人工作团队共同商讨如何进行结构重组、税务筹划、审计、定价等工作,经过多月的努力,华润集团终于成功孵化地产业务。

2006年,我被派驻到北京办公室和新并购的团队共同工作。作为派驻北京的代表,当时主要服务的客户为欧美的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他们在中国的巨大投资带动了金融与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在项目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在中国的投资充满机遇。这一年,我们在北京团队的协助下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也让我真正感受到北京团队求知若渴的热情,学习能力高且能吃苦,对国际化的做事方式充满着好奇,他们通过对国际金融模式的不断探索,慢慢走出了自己的一套房地产金融模式。

后来,我转到了基金公司工作,从顾问变成了买方投资者,大量新项目的考察都要多次到访同一个城市。在多次的走访中,我发现所有城市都有一个明显的共通点,那就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比方说,我来内地出差的交通工具从普快无座变成了动车,再到现在的高铁,窥一斑而见全豹,内地的基础设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感叹自己有幸经历了城市化进程的黄金十年。

2011年,我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加入了华润资本的前身汉威资本,作为一个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从业者,华润集团其实就是一个最佳的“基金管理人”,有着长远的发展战略目光,强大的收购兼并能力,稳健的财务和风险管理水平,高效的投后整合及管理提升策略,顶尖的资本市场融资和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全球量化宽松,投资市场早已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大量的资金追逐少数优质项目,而华润强大的产业实力和市场网络正是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正是我加入华润资本的缘由之一。

这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社会经济的变化,对香港这片土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海外、内地,甚至是香港本地人都对这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表现出担忧。香港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需要面对新加坡以及深圳、上海等内地大城市的激烈竞争,能否找到自身的突破点? 

《香港街头》 杨耀 华润燃气-华东大区.jpg

《香港街头》 杨耀 华润燃气-华东大区

因疫情原因,通关的减少反而让我真正在香港“脚踏实地”地专注挖掘这个城市的优点、缺点和特点。我认为香港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体现在两个特点和一个优点。第一个特点是风险意识强,香港经历过多次金融危机,个人和企业负债比率低,对于经济周期性波动有准备也有应对经验,但是略显保守。第二是具有忧患意识,对香港未来的担忧是一件好事,最怕的是大家都缺乏忧患意识,不会居安思危,不求进步。一个优点是自我修复能力强。发展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只要认清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一定能让香港走出困境,利用香港城市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加强与内地的互联互通以在全世界说好中国故事。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这两年多“困”在“港村”无法继续“行万里路”,但我也趁此机会与香港社会各阶层的同仁深入交流看法,我深信今天的香港已经发现问题的核心、找到突破的抓手,将会借力中国百年一遇发展机遇的东风,迎难而上,创造下一个更光辉的25年。